物理治療師的建議
楊世模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
前言
由樂施會舉辦的「毅行者」,是一項要完成全程100公里麥理浩徑的遠足活動。由於麥徑路程非常艱辛,所以每年亦有不少的參加者因而受傷或因準備不足而未能完成整個路程。在過往的研究發現,足夠的熱身及伸展運動或能有效減低運動創傷的機會。此外,個人體適能,訓練的準備亦是其中一個因素。以下所述,希望能為今年參加毅行者的朋友提供一些實用的資料,輕鬆地完成100 公里。
毅行者路線
麥理浩徑由西貢北潭涌開始,由東往西至屯門,沿途經過大小20多個山,其中有急上直下及迂迴慢上的。要刻服這100公里的路程,極需不同程度的體適能準備,當中包括:
心肺機能 (Cardiovascular fitness);
肌肉力量及持久力 (Muscular strength and endurance);
關節柔軟度(Joints flexibility); 及
適當的體脂比例 (Optimal body composition)這些體適能素質是需要用好幾個月的時間鍛練得來,所以現在你理應開始了你的毅行者訓練了。
訓練要則
運動訓練的要則都是基於運動生理學中的F.I.T.T. 原則:
Frequency (頻率) - 指每期訓練次數
Intensity (強度) - 運動的訓練量,這可以最高心跳的百份比,或自己最高運動量的百份比。
Time (時間) - 每次訓練的時間
Type (運動形式) - 如步行,行山,緩步跑及跑步等,要注意的是運動訓練有其專項原則 (Principle of Specificity),所以訓練必須針對毅行者所要求的活動形式來進行, 這包括跑步、急走、上落斜/樓梯等和行山相類似的運動。 最好當然是到麥徑練習。
對初階而言, 最好是從鍛練心肺功能及注視體脂比例開始。訓練方面,首先著重比較高週頻 (如每星期3 -5 次) ,短時間(如每次15-30分鐘) 及中強度 (如 5 至6 成你的體力或強度達至心跳訓練區(threshold of heart rate training work zone) 的訓練,慢慢進展至長時間及高強度的訓練。週未期間,應作最少4-6 小時的麥徑訓練。記錄你的訓練情況是一個良好的習慣,這有助編排訓練計劃,觀察進度,注視身體狀況以避免過勞受傷。
訓練進度 (麥理浩徑分段訓練)
麥理浩徑沿途風光秀麗,所以最好從你認為可以輕鬆掌握的路段開始,持續步行4-6 小時;切忌一開始就嘗試征服艱矩的路段,這尤其是當你在體力未準備好時,最容易引致肌肉骨骼系統受傷。當體力狀態慢慢提升時,可嘗試持續步行10-12 小時,當中最好包括容易掌握及艱辛的路段。
範例: 首先嘗試麥徑一及二段;或四及五段,或六,七,八段,以後進階至一、二,及三段,或三,四,及五段,再進階至一至四段,及五至八段。夜間練習至為重要,應嘗試練習你在毅行者當日所行的路程。
要感受肌肉的疲乏,酸痛及適應連續步行100 公里的情況,最好連續二天步行8-10小時,這有助了解毅行者當日情況。
伸展運動
伸展運動應在每次練習前進行,在毅行者當日,尤應在每一檢查站小休前伸展;
應伸展的肌肉群包括:
經過二個間節的肌肉群 (如大腿四頭肌,大腿後肌,大腿內側肌,大腿外側肌,及小腿肌肉等)伸展方法:
動作要慢
切忌彈動式伸展
應感覺漲力在受伸展部位
持續伸展至少15秒
左右腳各重覆四次
腿四頭肌的伸展
大腿後肌的伸展
大腿內側肌的伸展
大腿外側肌的伸展
小腿肌肉的伸展
水份的補充
一點事實:在劇烈運動下, 身體脫水率可達至每小時1-2 公升;
每一公升脫水可令心跳加速每分鐘八次(heart rate increased by 8 beats/min)及減低心血輸出量達一公升(cardio output decreased by 1 L/min), 及體溫上升0.3 度(0.3C);
若身體脫水率每小時1公升計算,以12小時步行計算,汗液中的鹽份消耗就達27-40 毫克(mg).
你所需要做的:水份的補給: 練習前300 - 500 毫升(ml); 步行期間水份補給應保持於1000-1200 毫升/小時,這相等於每12-20 分鐘補充150-300毫升水份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補給: 30-60 毫克/小時 ( 可以用運動飲料補給,一般運動飲料含4-8% 碳水化合物)
鹽份補給: 0.5-0.7 毫克/公升
清涼的飲料口感較強及易於被身體吸收
不宜飲用太多咖啡或茶, 這些飲料可導致脫水
在毅行者當日,每一個檢查站均有食水供應, 所以只需攜帶足夠一段路程的飲料便可
食物
可嘗試攜帶高能量小食. 例如: 提子乾, 果仁, 乾果, 米餅, 葡萄糖, 小麵包之類. 雪梨生津止渴, 可嘗試!
切記: 請在練習期間嘗試不同種類小食 - 不要留到毅行者當天才嘗試新食物!
酷熱、潮濕及風速低的環境下訓練 - 熱傷害的危機(三階段)
熱抽筋 (Heat cramp):活動中的肌肉抽筋是熱傷害的最先表徵;
原因可能是缺水及鹽份和身體電解物的消耗
熱衰竭 (Heat exhaustion):身體體溫升至40°C
原因可能是身體大量缺水,身體鹽份和身體電解物流失
表徵: 身體乏力, 暈痛, 頭眩, 脈膊加速
熱中暑 (Heat Stroke):嚴重缺水, 身體排汗及降溫功能消失
神智不清, 身體脈膊急及弱
身體體溫升至43°C
情況嚴峻,需要即時醫療急救 !!!
運動鞋的選擇 - 一切都從腳踏實地開始
跑步鞋與行山鞋 - 如何取決?取決於多項因素 (環境及個人因素) :
路線情況 -麥徑有幾段路程可嘗試穿跑鞋 (一至二段、八至十段). 我們提議晚間最好穿行山鞋 (因晚間視力不清), 容易扭傷關節及韌帶
如遇天兩, 我們建議在麥徑第一段穿上行山鞋,因西灣山落山極之濕滑!
以腳形為依歸的運動鞋選擇
正常腳形 (Normal foot arch) 普通運動鞋
扁平足 (Flat foot) 支撐形跑鞋 (固定及支撐腳弓)
高弓足 (High arch) 保護形跑鞋 (Cushion shoe)
水泡的預防與處理
一對合適的運動鞋是事半功倍的開始,但仍需配合一對恰當的運動襪;
在容易起水泡的位置預先加上水泡墊 (blister pads) 及潤滑油 (Vaseline)
在毅行者當日若感到腳部不適, 最好停下來檢查腳部. 因為磨擦或紅患處能導致水泡形成. 以下是一些建議:
1. 替換襪子
2. 在腳部塗上潤滑膏
3. 束緊襪子,
4. 穿兩對襪子
5. 用 Second Skin 敷上患處
軟組織受傷的處理 (肌肉拉傷, 韌帶受傷, 筋獾炎)
急性處理的不二法門- PRICE;
Protection 保護受傷的部位
Rest 休息受傷部位,避免不必要活動
Ice 即時冰敷患處
Compression 用彈性繃帶包紮加壓
Elevation 將患處抬高 伸展運動的手法 - 肌肉酸痛, 後發性肌肉酸痛(DOMS), 及肌肉拉傷;
韌帶受傷 - 運動包紮的應用;
筋獾炎 - 反向性運動(Eccentric loading) 的效益
衣著
晚間氣溫寒涼, 必須攜帶禦寒衣物 (如長褲, 風褸之類). 畢架山上最寒冷!
把禦寒衣物放入膠袋內, 以免被雨水淋濕.
女士們 -選用舒適運動內衣, 以免皮膚被擦傷.
支援隊伍應注意的事項
交通請預先熟習檢查站路線.
當天交通路線繁忙, 不容易找到車位泊車. 請預計塞車時間.
食物在事前先與隊員商討當天所享用的食物
在事前與隊員商討要預備攜帶上路的食物及飲料.
煮食宜簡單, 但要合衛生.
宜煮食高澱粉質的食物. 例如: 飯, 米粉, 麵條, 薯仔之類.
有汁的菜容易入口
避免煮食辛辣, (例:咖哩) 油膩煎炸的食物.
可帶一些溫水毛巾給隊員抹身
拉筋運動可替隊員們按摩肌肉或作拉筋運動, 不要讓隊員逗留太久, 以免肌肉因休息過久而硬化.
山上天氣寒冷, 請自行攜帶禦寒衣物.
|